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4-05-28 15:43:22 栏目:政策解读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局部修订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24年4月24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标准名称修改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 50010-2010,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图片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2010(2024年版)局部修订条文点击下载:

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pdf


本次局部修订是GB 50010-2010发布后的第二次局部修订,参加局部修订的单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

修改耐久性规定




表3.5.3 结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基本要求中,“氯离子最大含量”更改为“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计算氯离子含量时,辅助胶凝材料的量不应大于硅酸盐水泥的量。




2

部分提高了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等级规定




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最低要求。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不应低于C15”改为“不应低于C20”,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不应低于C20”改为“不应低于C25”,新增“采用强度等级500MPa及以上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条文;新增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的规定。与此对应,删除第4.1.3条、4.1.4等条中C15混凝土的指标规定。




3

删除HRB335牌号钢筋




根据《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二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对《标准》中相关条文进行了调整,删除HRB335牌号钢筋。




4

最小配筋率调整




修改后,最小配筋率的百分数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第8.5.1条,对除悬臂板、柱支承板之外的板类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仅允许采用强度级别500 N/mm2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可采用0.15%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 第9.4.5条,对于房屋高度不大于10m且不超过3层的墙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由不宜小于0.15%,修改为不应小于0.15%。

  • 第11.4.12条,对框架柱和框支柱,删除“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的规定。




5

提高板类构件的最小厚度要求




表9.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要求中,各类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普遍提高,实心板的最小厚度由60mm提高到80mm。第9.5.2条叠合板的叠合层厚度由40mm提高到50mm。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平台公众号